
度量衡人物——祖冲之
发布日期:2020-05-28祖冲之(公元429年-公元500年),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、重要的数学家、杰出的计量学家。他在古代计量领域的主要贡献为:
一是,以高精度圆周率考校“新莽嘉量”。《隋书•律历志》记载,“其斛名曰:‘律嘉量斛方尺而圆其外,庣(tiao)旁九厘五毫,幂百六十二寸,深尺,积千六百二十寸,容十斗。'祖冲之以圆率考之,此斛当径一尺四寸三分六厘一毫九秒二忽,庣旁一分九毫有奇。刘歆庣旁少一厘四毫有奇,歆数术不精之所致也。”祖冲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指出刘歆庣旁误差的人,而且他推算的高精度圆周率领先世界1000多年。
二是,精确测量时间,编纂《大明历》。祖冲之运用对称原理,通过选择冬至前若干天和冬至后若干天分别测量正午时的日影长度,比较日影长度的变化推算出冬至的准确时刻,进而测得比前人更为确切的回归年数值。祖冲之在时间测量上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对“闰法”的修改,他提出每391年中置144个闰月,他的测量与现代测量值比较仅仅相差万分之六日。祖冲之在他这些测量成果的基础上编纂了当时我国最先进的历法《大明历》。
三是,复原指南车,推进空间方位测量。祖冲之对后秦时期留下的一辆指南车进行了改造。他把木构件改成铜构件,在精密测算的基础上设计并安装了内部机械装置,使改造后的指南车“圆转无穷而司方如一”,实现自动指南的功能。
摘自《成语典故中的度量衡》 郑颖 刘海鹏 陈昂编著